全市各地各部门层层推荐,
市委宣传部组织评审,
2021年第一期黄冈楷模榜单揭晓,
予以发布。
袁勇刚
袁夫稻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袁夫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勇立潮头,从外企归来,打造田园综合体;
难忘父老,将爱心奉上,赶超业界大明星。
横批:倾情桑梓
黄冈市楹联学会 张应弛 撰
今年42岁的袁勇刚出生于黄梅县大河镇永安村,武汉大学医学专业毕业后,入职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从普通职员到外企高管,他一路打拼,事业成功,家庭美满。
“追名逐利永无止境,就想趁着年轻,干点有意义的事。”在深思熟虑之后,2017年,袁勇刚辞去高管工作,回乡创立袁夫稻田(湖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现代农业。
创建“袁夫稻田”品牌,种植有机大米,建火车餐厅、火车书院、稻香花海、稻田迷宫、稻田瑜珈、向日葵基地、养生菜地、稻田鸭……袁勇刚精心编织他的田园综合体的梦想,他给这些取了一个名字“袁夫稻田”。
“种有机稻比种一般稻米难10倍!”为了获得口感最好的大米,袁勇刚毅然让大米种植一年一熟,且种植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人工操作,尽管这样会付出更多的辛苦。
袁勇刚经常向高校教授、农业专家多方请教学习稻米种植技术。精选优等种子,采用绿色植物紫云英沤肥、牲畜粪便入田,推行稻鸭共养模式和引进生物灭虫技术,全程严禁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通过过程严控,确保稻米质量。
近年来,袁勇刚将专注力放在了发展农耕文化上。策划开展了手工制作、稻田自助、亲子体验等农耕活动,让地方特色文化与稻田文化相结合,取得较大收获。
公司在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每年带动贫困户60余人增收。公司还建有扶贫车间,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9户13人就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袁勇刚除捐赠大米、口罩等价值200余万元的物资外,还发起“白衣天使免费疗愈计划”,为在疫情之中无私奉献、奋战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全方位疗养服务。活动累计募集到525间湖北民宿,最终有377位湖北白衣天使参与免费疗养活动。
有付出就有收获。袁夫稻田被评为黄冈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先后获得湖北省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二等奖、中国商业地产十大营销案例奖、第三届“创天下”大别山创新创业大赛最佳网络人气奖。袁勇刚本人也荣获黄冈市十佳能人回乡创业明星、“创天下”大别山创新创业大赛创业之星称号。
杨愉锐
武穴市锐彦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十年前,国旗卫士,赤胆忠心赢美誉;
新时代,农垦状元,豪情壮志谱新篇。
横批:年轻有为
黄冈市楹联学会 嘶风马 撰
杨愉锐是武穴市大金镇周梓村杨先垸人,1991年7月出生。2009年入伍后成为一名国旗护卫队员,先后荣获“先进个人”和“优秀士兵”称号。
2011年退役时,部队为他在北京市安排了去国有企业工作的机会,但他选择回到家乡,当起了一名农机手。
他从农机工作原理学起,不断摸索实践并向有经验的农机手请教学习。经过几年的磨炼,他从一个农机专业的“门外汉”,变成了一名精通农机维修和驾驶技术的合格机手。
2016年元月,杨愉锐动员4位好友合伙投资300多万元,添置50多套先进农机装备,成立了武穴市锐彦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他带领农机合作社一班人,开展一系列农机服务、农机活动,服务一方百姓,实现了农机合作社服务农业的目标。
2017年9月,湖北省首届“东方红”杯农机手职业技能竞赛在全省举行,全省“东方红”一、二等奖均由杨愉锐带领的合作社获得。在2019年第四届湖北省“工匠杯”农机职业技能大赛中,他获得农机维修与驾驶操作竞赛个人赛冠军。
杨愉锐默默地在农机事业领域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从2016年发展至今合作社已初具规模,现有社员150人,其中专业机手107人,专业维修员20人,专业技术指导2人,农业机械原值已超过900万元,拥有各类农业机械设备150台(套)。新增流转土地面积320亩,总面积达2700亩,成为黄冈市的示范合作社。
在发展农机合作社的同时,杨愉锐还创办了锐兴家庭农场。
近两年来,锐兴家庭农场积极响应武穴市委、市政府产业扶贫号召,不断扩大增收渠道,把过去生产的常规水稻品种改成高档优质品种,做到了粮食生产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了粮食生产附加值,增强了带动贫困户增收的能力。2018年农场带动本村18户贫困户增加分红收入15万元。2019年为大金镇周梓村、下周煜村、涂秀六村共45户贫困户一次性放发红利11万元,并且带动本村杨云明、杨国生和周清银3户贫困户增加务工收入2万多万元,实现了贫困人口既有流转农田获得的资产性收入,又为贫困户增加了分红收入和务工收入。
为了使生产的粮食增加附加值,他今年又着手创办了粮食深加工生产线,并注册了“一路香”和“金河美”两个商标,由过去出售原粮往出售优质高档大米上发展,走粮食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增收之路。
孙洪文
蕲春县花园邮政支局乡邮员
大山信使,越万般险阻艰难,三十三年无怨悔;
绿影宾鸿,经多少风霜雨雪,一生一世也甘甜。
横批:初心不改
黄冈市楹联学会 嘶风马 撰
孙洪文,现年51岁,自1988年参加邮电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乡邮员工作,一干就是33年。
孙洪文所处的黄赵邮路地处800米以上的大山里,投递范围覆盖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000余人,且大多为留守老人和儿童。
一条邮路,翻越两座大山,投递里程80多公里,道路崎岖、坡大、弯急、路窄,一侧傍山,另一侧是悬崖峭壁,遇到恶劣天气路面打滑稍不留神就会坠入万丈深渊。在这条路上,孙洪文不知摔倒、撞车了多少次。2008年大雪封山,出行全靠走,孙洪文硬是每天扛着几十斤重的邮袋走了一个多月。33年来,他骑坏了4辆自行车、3辆摩托车。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险恶的交通虽然给投递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不管遇到多么恶劣的天气,他都会克服困难把每封信件、每份报纸、每个包裹送到用户手上,从未有一件延误,他被邮路上的群众亲切地称呼为“大山信使”。
邮政投递,需要的是用心,奉献的是爱心。在邮路上,孙洪文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在他的邮路上,看到哪家有困难,他总是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别人。虽然自己工资不高,生活也不富裕,妻子在外打工,家里还有一个年迈的母亲和三个正在上学的孩子要养,但每年他都要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一两千元钱支援贫困家庭。平时帮老人到街上交个电费水费、买点生活物资、带几张充值卡,都是孙洪文经常做的事。
33年来,他走到哪里,服务网络就会铺到哪里,爱心就撒向哪里。虽然邮路条件艰苦,外拓资源有限,但是孙洪文凭借着细致的工作、优质的服务、无私的奉献,赢得了群众的口碑和赞誉,邮路上的群众总是主动帮他拓展业务,每年他的各项业务都在支局甚至在全县名列前茅。
孙洪文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是平凡的,但是他扎根邮路默默耕耘、辛勤奉献的“绿意天使”精神是不平凡的,面对新的形势、新的征途,孙洪文整装待发,努力把自己的每一滴汗水挥洒在邮路上每一片热土上。
李蔓莉
罗田县落梅河中学教师
热血师魂,桃李竞芬芳,二十二年终不悔;
春风园圃,芝兰沾化雨,今生今世总堪娇。
横批:最美园丁
黄冈市楹联学会 张应弛 撰
1998年,罗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21岁的李蔓莉,毕业后只身来到离县城80多公里、道路不通的野菊坳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当时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辍学率高。年轻的李蔓莉不畏艰险,跋山涉水,耐心细致地与家长沟通,找回了十几名因贫困辍学的学生。
学生金某成绩优异却中途辍学,李蔓莉走了十几公里的山路去家访。金某母亲在她两岁多时离家出走,父亲在外打工常年不归家,只是偶尔寄回极少的一些钱,她跟着年迈多病的奶奶一起生活。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李蔓莉主动帮她垫付了学费,带她跟自己一起吃饭,帮她买学习用品,为她争取捐助支持,在各方帮助下,金某顺利考上了初中。到2001年离开野菊坳小学时,每月工资不足500元的李蔓莉为学生垫付学费将近万元。
22年来,落梅河的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李蔓莉却一直坚守在这里。从野菊坳小学到落梅河中学,从乌黑的麻花辫到花白的头发,从当初青春年少到如今的皱纹爬上眼角,只是因为她看到:这里需要她!
2017年,李蔓莉生了二胎。刚休完产假,校领导找她谈话,希望她勇挑重担,任教九年级语文和历史两个中考科目。家里有一个半岁大的小女儿要照顾,一个读高中的大女儿也要顾及,家庭压力大的李蔓莉还是接下了这副重担。阅卷到深夜是常事,周末基本很少休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一届中考,她带的班语文取得全县第四名、历史取得全县第六名的好成绩。
李蔓莉2010年被评为罗田县“十佳班主任”;她还多次被评为县“教育教学先进个人”、“教科研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先后获得“优秀女职工”“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等荣誉。
因为忙于工作,大女儿刚满6个月,就交给外婆带。2019年,大女儿参加高考,别的考生都有家长陪考,懂事的女儿主动给学生“让路”,让她安心带好毕业班。作为母亲,在女儿最需要陪伴和关心的时侯却不能在她身边,她深感愧疚。
李蔓莉并不是落梅河人,她的家在大崎镇,离学校有50多公里。婆婆早年去世,年迈的公公独自一人生活,老人一直希望李蔓莉夫妇俩能调回来一个,直到公公去世也没能实现这个愿望,甚至没来得及在公公临终时见上一面,这是她和丈夫心中永远的痛。
22年来,李蔓莉始终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花白了自己的麻花辫,绚烂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游小亮
浠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室干部
军旅生涯,立功获奖,爱军精武树标兵;
危难时刻,抗疫防洪,善作善成有口碑。
横批:卫国保家
黄冈市楹联学会 耿伯英 撰
游小亮,1986年出生,曾在部队服役16年,在部队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二、三等奖各一次,所带的班三次荣立集体三等功。他还曾被表彰为“爱军精武标兵”,先后8次获得“优秀士官”,2018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2019年4月,他转业在家等待分配的时候,家乡两个月没有下雨,农作物受到严重影响,抗旱形势异常严峻。一天,他在新闻中得知县气象局正在利用火炮进行人工降雨作业,便带着简历主动找到县气象局,毛遂自荐担任炮班操作手兼高炮维修技师,加入炮班参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就这样,他深入田间地头,顶烈日斗酷暑,全程参与了40天的抗旱作业,累计发射弹药700余发,成功实施人工降雨9次,现场排除实弹故障5次,有效缓解了旱情。
2019年12月,他转业安置到浠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
转业到地方,他干一行,爱一行。局党组安排他到局办公室工作,他很快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不断调整自己,快速进入角色,较好地完成了写材料、上传下达、协调事务、办理会务等工作。同时,他业余时间兼职当通讯员,积极写新闻稿,在各级媒体上发表新闻稿件36篇。
除做好局机关业务工作外,他还担任胡衖社区大党委联络员,协助大党委书记做好日常工作,承担大党委党建和宣传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第一时间下沉到浠水县清泉镇胡衖社区参加疫情防控,担任社区临时党委联络员,负责联系下沉干部。及时建立工作群,为加强沟通联系提供便利;拟定人员编组计划,精准设岗,科学值守,确保全员出击;负责收发通知,确保上传下达政令畅通;及时发布疫情最新消息,为社区居民解读疫情期间政策。除此之外,还担任金桂城小区排查组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先后多次上门入户,对近400户的1000多人进行排查摸底,较好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因抗击疫情表现突出,他被浠水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抗疫先进个人”和“全县优秀共产党员”。
7月份,他参加防汛,在长江江堤巴河麦堤2号哨棚值守,担任哨棚临时支部联络员,协助临时支部书记工作,制定方案、收发通知、坚守阵地。驻守期间,他们先后发现并处置管涌17处,6次增援邻近的1号和3号哨棚,用实际行动确保了大堤安全,汛期结束后,他所在单位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防汛救灾先进集体。
童金枝
团风县团风镇金锣港村村民
一肩扛起艰辛担,双娇待哺,凭勤劳致富;
两手推开幸福门,五亩躬耕,靠智慧脱贫。
横批:金枝迎春
黄冈市楹联学会 钟春联 撰
童金枝是团风县团风镇金锣港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她坚强面对家中重重变故,毅然挑起家庭重任,以质朴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凭勤劳致富,靠智慧脱贫。
2013年6月,童金枝的丈夫秦泽文在外务工时突然中风晕倒,幸亏抢救及时才挽回生命。2015年2月和2017年12月,丈夫两次病情加重,童金枝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全力救治,还向亲戚朋友借了好几万元。经武汉医院诊断,她才知道丈夫是患上了“烟雾病”,病情发展至今小脑已完全萎缩,丧失了自主行为能力,吃喝拉撒都需要人来照顾。面对接踵而至的不幸,童金枝坚强应对,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
当时,大女儿刚考上大学,小女儿刚上小学五年级,也正是用钱的时候。童金枝一边想方设法为大女儿筹钱交学费,一边带着只有三岁小孩智商的丈夫四处求医问药。
扶贫政策的春风让她看到了希望。她决定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让家里的生活好转起来。
2014年,在同村卢文兵的帮助下,童金枝到新洲大埠草莓种植基地,承包种植了5亩草莓。此后,她便一直奔波在大埠、医院和家中,就这样苦苦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2017年伊始,童金枝在驻村扶贫工作队以及村两委的帮助下,通过申请小额扶贫贷款,参与土地流转,承包了15亩土地,跟着草莓种植合作社创业。
近几年,童金枝的草莓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而且还带动了村里的其他贫困户增收。通过发展种植业,她现在的年收入能够达到8万元左右。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童金枝的草莓出现滞销。在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滞销问题得到顺利解决。期间,童金枝还将自己种植的草莓,无偿捐献给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
在党和扶贫政策的帮助下,童金枝的丈夫也得到了更好的治疗,病情大有好转。目前,她的大女儿已出嫁,二女儿在黄州幼师学校读书,而童金枝则继续在流转的草莓种植基地上努力耕耘,幸福的日子正在一天天向她们靠近。
向榜样看齐,向楷模学习!
《黄冈日报》5月11日第4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