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团风
文 | 五不言
图 | 包子
长江塑造了许多城市,
团风是其中之一。
源自青藏高原的浩浩江水,
一路左突右曲,
奔腾激荡了万里后,
顺着武汉向东几十公里拐了个弯,
于是,有了团风。
这座生长在长江故道边的小城,
对武汉人而言,既近且远。
近的是距离。
仅隔着一条举水河大桥,644米。
钓鱼的竿甩远点就到了对岸,
渡口的渔船停在河心,
左手武汉,右手团风。
远的是了解,
我们听说过它历史深处许多壮怀激烈的故事,
却少有人知它即是罗贯中笔下的「三江口」,
当我们听到「杨汊湖」会心一笑时,
却忽略了它3000亩水域的烟波浩渺。
它曾经存在感不强,
如今也站上了大武汉东扩的风口,奋力追赶,
找到自己最动人的姿态。
过往的烟云并未消散,
新的故事已在上演。
我们驱车东下,直奔团风,
Friday今起推出团风系列特辑,
带你们触摸这方土地的温度,
看看这个小城如何优雅且凶猛地,往前走。
▲长江
团风因水而兴。
万里长江在此一分为三,
团风以水中高地优势成为天然的挡风良港,
因此得名。
走进团风小城,
空气里都有水汽氤氲的味道。
它南临长江,左引巴河,右牵举水,
三江汇聚,气势浩瀚,
正是罗贯中笔下「三江口」所在。
▲杨汊湖
江之外还有湖。
杨汊湖,詹家湖,牛车河水库,
以及旁边数不尽的大大小小湖汊子,
星罗棋布,散落各处。
和别处的大江大湖不同,
团风的水系密布,
却少了人工雕饰,多了几分野趣肆意。
▲举水河
长江、举水随潮汐涨落,
江底水丰草美,虾硕鱼肥,
江边时时看到渔民和垂钓者,
放船、拉网、下卡,皆得自然之乐。
江中心的罗霍洲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江中绿洲,
洲上田陌纵横,麦浪翻滚。
有疏落的人家种了绿柳白杨,
春来绿影婆娑野鸭群飞,
秋到金黄遍地芦花漫天。
3000亩的杨汊湖湖面开阔,烟波浩渺,
正值初夏,小荷已露角,白鹭沙鸥逐浪走,
让人忍不住想寻一小舟渡向湖深处,
吹风,观鱼,听鸟叫。
牛车河水库则更为旖丽,
无数小岛星星点点,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
岛上芳草萋萋树木葱茏,
倒映水中,半湖墨绿,半湖翠蓝,
不负「鄂东千岛湖」的美名。
▲牛车河水库
团风多水,却也没少了山的依伴。
北部的大崎山,山色黛秀,松涛阵阵。
山上有沙地芦苇岁岁枯荣,
山顶还有一口龙王井,
常年不涸不溢,甜润沁人。
团风很小,弹丸之地,
走在街上,我们被很多路名吸引。
粮道街,乌林街,漕仓,四十八口响碓,
一个个背后都藏着说不尽的故事。
故纸堆里扒一扒,不难发现,
团风1996年才设县,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县,
但早在1400多年前已在史书上刻下姓名。
中国历史上的高光时刻里,
那些白衣飘飘或金戈铁马的主角们,
都不曾在团风的舞台上缺席。
团风古称乌林,
春秋时孔子带子弟周游列国,
在这里留下了子路问津的美谈。
三国时,曹操在这里屯兵屯粮,
写下了「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诗篇,
赤壁之战亦有它的影子。
还有明代朱元璋、陈友谅,
太平天国李秀成……
都曾鲜活在团风的故事当中。
城市的性格是被慢慢塑造而成的,
时光深处的这些痕迹,
让团风人有壮怀激烈,也有文艺鼎兴,
后来再有那些彪榜史册的功勋和大牛也不足为奇。
华中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在团风成立,
解放军的渡江战役在罗霍洲打响,
烈士们的鲜血曾洒满团风的山山水水。
这里还走出了科学家李四光,军事家林彪,
文学家秦兆阳,哲学家熊十力……
千载而下,昔日的荣光都已远去,
只留下一纸笑谈和一个个地名。
林家大湾的门坊,李四光的故居,
依旧矗立,留给我们缅怀和慨叹的证据。
或许,回回头,
团风中学那一张张学子们的笑脸,
正是新的传承与希冀。
粮道街过去不远就是正街,
人们更喜欢叫它老街,
曾是团风小城繁华的核心。
从街头进去,红砖绿瓦的房子交错眼前,
「恒昌百货商店」「红旗旅社」的字依稀可见,
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国营单位的风光。
如今大多变成了住家或小商铺,
几个阿姨踩着缝纫机边做活边闲聊,
是小城特有的慢悠悠时光。
街边副食店门口,「狗脚」垒成了小山,
这是团风的特产,
用面粉、糖、麻油、苏打和在一起烘烤而成,
看起来像狗爪子,
吃起来有淡淡的甜和面粉的香。
街中段的小巷拐进去还藏着一方庙宇,
黛瓦黄墙,飞檐拱门。
往沿江大道方向走,
又会碰见一间玫瑰色的教堂。
短短一条街上,一中一西,和谐共处。
再往前,就是江堤。
拾级而上,能看到三三两两的船只,
对面的罗霍洲隐隐绰绰,
堤下成片的意杨林和法桐,
偶有白鹭飞过,闲适又自在。
团风长大的姑娘伢说,
小时候吃喝玩乐都在这条街上,
买零食贴纸,看电影,
打包一份土豆片,江堤上散步嬉闹。
如今,小城的繁华已经渐渐外扩,
团风大道、得胜大道成了最热闹的所在,
商场喧嚣,得胜公园开阔敞亮。
阿姨们把广场舞的阵地也转移了过来,
但最有小城气质的烟火气还留在老街。
早上赶早一点,
还能在老街看到最活色生香的早市。
水灵灵的青菜,脆生生的荸荠,乱蹦的江鱼,
和着嫂子们讨价还价的大小嗓门,
蒸腾出特别的快乐。
团风最地道的美味也要在早市上寻。
柔韧鲜美的鱼面,裹了白糖芝麻的藕圆子,
去皮绿豆蓉滚出来的咸味绿豆圆子,
……
这种从舌尖上淘洗出来的城市印记,
正是团风最温柔的底色。
▲罗霍洲大桥
要问团风的的年轻人周末去哪儿玩耍,
答案多半是去武汉。
团风和武汉筋骨相连,
实在是挨得太近。
这种近是心理上的近。
过早同样吃蔡明纬、鹏记的热干面,
粮道街、中山街、司门口、杨汊湖,
这些相同的地名从小都耳熟能详。
贯穿两地人日常的这些琐碎,
让团风和武汉带着天然的亲近感。
这种近更是地缘上的近。
从团风县城出发,
驱车一个小时直抵徐东。
如果从团风走举水河大桥,不出两分钟,
导航就会提醒,进入武汉地界,
而桥两头的牌子上,
一端写「武汉热忱欢迎你」,
另一端则是「团风热忱欢迎你」。
如同硬币的两面,紧密相贴。
▲举水河大桥
刚刚建成没多久的罗霍洲大桥,
将昔日的罗霍洲码头纳入武汉新港的怀抱,
和阳逻港遥遥对望,
依托于长江黄金水道,
从水运到铁运只需10分钟车程。
长江东流,城市向东,
地理和心理上的接近,
让团风站在了大武汉东扩的风口上。
2017年9月28日,中国领先的产业新城运营商,
华夏幸福来到这里,携手团风县政府,
打造团风产业新城,
让这座小城绽放新的活力。
好风凭借力,
未来,武汉和团风的距离将更近。
江北快速路东延线已开始建设,
让从团风到武汉二七长江大桥的车程缩短为40分钟。
双柳长江大桥也将开工,
衔接阳逻新港和光谷地区,
开通后自团风出发,半小时直抵光谷。
还有轨道交通22号线东延线,
航天大道改造工程,都已在齐头并进中。
▲团风新港
一项项规划正在从蓝图走向现实,
团风产业新城引领的超级板块正在崛起。
从此,团风从地理区位上的「鄂东门户」,
升级为产业牵引上的「鄂东磁极」。
风已来,
年少团风,未来可期。
请输入验证码